首页
/
经典语录
/

看一眼就让人忘不掉的写景古诗词,总有一句惊艳了你

更新时间:2024-12-16 09:22:42

101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唐代杜牧鹭鸶

译文:鹭鸶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赏析:此句笔触空灵,诗人以“碧山”相托,以“梨花”比喻,描绘出山青鹭白的优美图画,情景交融、自然浑成。

102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元代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译文: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金带。

赏析:诗人把“青山”与“白云”巧妙地人格化了,两个“相”字连用,更展现了山林风光的魅力,流露出在大自然中陶醉之态。第三句补足其乐于隐居山林之意,“梦不到”三字,作者厌恶官场、弃绝功名富贵的态度便跃然纸上了。

10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

译文: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盛的红杏探出墙来。

赏析:此句景中含情,景中寓理,引发读者许多联想,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

104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清代张维屏新雷

译文: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赏析:诗人用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春天尽快到来的急迫心情,以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诗人呼唤春天,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社会的春天。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落后,诗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渴望和坚信社会变革的到来。

105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清代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译文: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赏析:诗人用动态描写,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又将渔火比作星星,营造出美丽浪漫的意境。

106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译文: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赏析:此句是对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想象瑰丽,意境高远,展现出诗人丰富浪漫的想象力。

107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唐代李商隐晚晴

译文:上天怜惜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赏析:“天意怜幽草”一句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晚晴美丽,然而短暂,可见诗人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情,也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8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文: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赏析: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展现出诗人朗爽壮阔的人生境界。

109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代杜甫绝句

译文: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此句写诗人凭窗远眺西岭雪山,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又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寄托着诗人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以及内心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110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唐代王勃秋夜长

译文:秋夜漫长,天还没有放亮。皎洁的明月、枝头的露珠,都闪烁着清冷的色泽。望远处,高高的城楼与漂亮的楼阁,遥相呼应。

赏析:此句描写了一幅清冷的秋夜月光图,渲染出宁静、凄婉的气氛,透露出点点相思之意。

11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译文: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江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赏析:此句写时序的交替,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112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宋代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译文: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赏析:词人将月色比作琼瑶美玉,营造了一个幽美静谧的境界,抒发十分迷恋、珍惜月色的心情。

113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代刘长卿别严士元

译文: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赏析:此句诗韵无穷,在主客谈笑之间,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偶然才发现雨已湿衣,花已落地,通过这种静默的展现,表达出离别时的相对无语,以及依依难舍的离别之情。

114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代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译文: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赏析:此句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诗人用“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词语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

115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代王维观猎

译文: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

赏析:此句描写纵鹰击捕,怒马追逐,进一步渲染了打猎的气氛,细致地刻画出打猎的场面,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16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赏析:诗人描写了秋天气候转凉时的萧瑟凄冷的景象,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以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

117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赏析:此句是诗人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

118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清代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译文: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赏析:诗人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119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译文: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

赏析:此句意境开阔,色彩绚丽,描写了晚晴的好天气,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

120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代杜牧山行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之处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赏析:此句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生动地表现了白云从山岭中生出的动态,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12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宋代陆游村居书喜

译文: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朗,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赏析:此句描写了春晴天暖之际,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流露出诗人的欢欣喜悦之情。

12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代刘禹锡望洞庭

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赏析:此句描写澄澈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塑造出一种空灵缥缈的境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123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代赵嘏长安晚秋

译文: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独倚高楼。

赏析:“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羁留他乡的郁闷之情。

124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宋代苏轼海棠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赏析:诗人化用《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描绘出春风的吹拂之态和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125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宋代黄庭坚登快阁

译文: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浏览的风景,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宽广澄澈的胸襟怀抱。

126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译文: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赏析:“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极为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反映出诗人情与情的矛盾,表现了深挚的感情,旷达的襟抱。

127

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元代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译文:杨柳青青,习习柔风,细细的柳条在清柔的风下,徐徐摇曳。淡淡月光下,海棠花儿清香扑鼻,我孤独地倚着阑干。

赏析:诗人运用以美景写哀情的手法,先描绘了江南特有的春夜美景,接着笔锋一转,以“独自倚阑时”作结,表现了无法排遣的寂寞怅恨之情。

128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唐代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译文:城中万家灯火在江畔的四面闪烁着;灯火倒映在江面上,宛若一道璀璨的银河。

赏析:此句描写了诗人俯瞰万家灯火、星河灿烂的繁华夜景。

129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赏析:此句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营造出一种清美的意境,又写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130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译文: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赏析: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木,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写得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131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唐代杜甫春日忆李白

译文: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赏析:此句选取了诗人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仿佛“春树”“暮云”也有和诗人同样深重的离情,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132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译文:明月高悬,不要在高楼独自倚靠栏杆。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为相思的眼泪。

赏析:此句写词人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场景,情景交融,以丽景衬哀情,表现出词人无法排遣的思乡之苦。

133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赏析:风光依旧,人事多变,展现出时间的无情流转和生命的短暂,抒发了诗人关于繁华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有一种豁达超然的境界。

134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代王维鹿柴

译文:幽静的山谷中处处都不见人,只听到人悄悄耳语的声音。

赏析:诗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13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译文: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赏析:此句写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136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译文: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的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赏析:诗人登高远眺,描绘出长江雄伟的气势,大自然之美也激发了诗人的无限豪情。

137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迟缓的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星河泛白天快要亮了。

赏析:此句语调凄婉,对仗工整,渲染了夜晚凄清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痛苦煎熬与刻骨相思。

138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宋代苏轼东栏梨花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赏析:词人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显示出春意之浓,春愁之深。

139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元代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

译文:十里荷花开得娇艳,清风吹过明洁如镜的水面,明月高挂,天空浮云朵朵。

赏析:此句语言清丽,描写了一幅清新的水墨画,传达出诗人的闲适放达之感。

140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译文: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赏析:此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诗人选取最为典型的事物进行描写,“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构造出阔大的境界,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

141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代刘方平月夜

译文: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赏析:“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诗人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表现了诗人因春的到来而感到喜悦和希望。

142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代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译文: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赏析: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

143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代司空曙江村即事

译文: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赏析:此句意境清新俊逸,富有诗情画意,展现出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令人回味无穷。

14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赏析:此句点明了景物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145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宋代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译文:西窗下,微风吹动翠竹,疑是故人来。

赏析:此句化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出怀人的情思,既写出竹影扶疏的风神,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146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清代陈文述夏日杂诗

译文:荷叶上的雨声送来了秋意,一夜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

赏析:诗人对秋凉的描绘巧思奇妙,已入化境,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悉成妙缔,抒写了诗人秋凉时的欢愉之情。

147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唐代杜甫江汉

译文: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赏析:此句情景交融、对仗工整,通过写孤独的片云独月,抒发了诗人飘零在外、不得归乡的心酸哀伤。

148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赏析:此句点明了写词时间与环境,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的景致,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149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宋代曾几三衢道中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赏析:此句点名了诗人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路线,展现出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150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赏析:此句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诗人极目远眺,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文网 琼ICP备2024040244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