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青年压力与竞争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少年行(其一)》
②“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③“佛系”“躺平”“摆烂”等丧气满满的词语迅速蹿红年轻人的社交圈。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自身体验,请就青年面对社会竞争与学习压力的不同态度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 文 选 刊
参考立意:
1.斗志昂扬,拒绝“躺平”。
2.走出“佛系”误区,青春正当奋斗。
3.青年应知难而上,不可怯懦退却。
4.争当奋进者,不做庸碌人。
拒绝安逸躺平 誓做有为青年
某考生
前段时间,“躺平”一词的流行引发公众批评;“不仅不正义,而且可耻。”这句话振聋发聩,点醒众人。故我认为,拒绝安逸躺平,誓做有为青年。
拒绝躺平,以作为的姿态,拥抱美好的明天。(分论点一)
谁无狂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君且看,独臂少年张家诚虽无法改变自身的残疾,仍积极面对生活,在球场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君且观,华为公主孟晚舟面对加拿大的强制监管,无法归国,仍不断搜集证据自证清白。君且看,男性芭蕾舞家安东尼纵受多方质疑反对,仍心怀舞蹈,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在面对棘手无法改变的事情时,拒绝躺平,以努力改变的作为,谱写人生的美丽篇章。青年啊,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作 文 选 刊
拒绝躺平,以有为的姿态,为天下大众分忧。(分论点二)
在西南大山中,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帮助“悬崖村”走下2556级台阶。穷什么不能穷教育,他们以一寸冰封的土地,培育出千万朵胜放的蔷薇。在无路可通的山谷之底,环周大山抵挡不了下庄人走向外部世界的脚步。毛相林带民众打通山脉,修一条通往“世外桃源”之路,誓要让下庄人走出去,让外面人走进来。更有当代青年秦玥飞、黄文秀,扎根乡村,脱贫攻坚,把青春献给人民。他们在面对困境难解之事时,以有为的姿态,为天下大众分忧,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青年啊,是不是应该见贤思齐,拒绝躺平,做有为之人。
拒绝躺平,以发展的姿态,建设强盛之国。(分论点三)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束光,那中国必将是一轮火红的太阳。回望来路,有仁人志士唤醒愚昧民众,求新求变,建立新政;有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面对强国封锁,奉献自我,铸强国利器;有面对疫情突袭,临危不惧奔赴疫情一线的白衣工作者,面对未知,面对挑战,他们挺身而出,为了心中理想烈火的燃烧,奉献自我,他们是拒绝躺平的代言人,华夏的山河因为有他们,所以格外亮眼。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辈青年一定要拒绝躺平,直面挑战勇往无前,发奋有为,在泱泱大国的建设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选刊
02人生坐标,青年角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七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8.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立意】
1.遵从自己的内心,让人生无怨无悔;
2.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时刻不忘责任与担当;
4.面对落差,权衡利弊;
5.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优秀范文】
听从社会召唤,做一个有用之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期望,然而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当这种落差产生时,我们新一代青年该如何抉择?我的答案是: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自己的期望固然美好,但是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我们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只有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了力量,让广大民众受惠,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在考清华大学时,语文和历史成绩特别优秀,都是满分,但其他的科目分数却非常低。当年语文考题是《梦游清华园记》,富有想象力的钱伟长,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450字的赋,阅卷老师想改一个字都不好改,就给了他100分。一开始,钱伟长选了中文系,这符合他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但是,在他进入中文系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学生们纷纷罢课,要求抗日。钱伟长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决定不读中文系了,要改学物理系,将来造飞机大炮,好科学救国,于是他弃文转理,奠定了中国力学物理的基础。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一个破落的家庭操持成有田有地、有房有粮、家有雇工的小康之家,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安安稳稳、固守家业,少年毛泽东当然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但是他的志向不在于经营一个殷实的家庭。16岁那年离家去湘乡求学前,他将一张纸条夹在父亲账簿里,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用这首诗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毅然离开了家乡,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社会和祖国的召唤,鲁迅弃医从文;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祖国最贫困的山村当一名村干部;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也一次次改变自己钻研的方向。这些名字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才足以自慰!
现代青年,若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听从时代召唤,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所以,面对落差,我们的抉择是: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人生,胸怀家国
人生是一次海上航行,到哪里去,停靠在哪个码头,都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因为有了精心设计,一些人不但拥有了人生坐标,而且达到了家庭的预期和社会的期望;当然也有一些人,虽然拥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却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只能在落差与错位中抱憾终身。作 文 选 刊
“我的人生我做主”,没错,设计人生从自我开始。只有自己设计的人生,才能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也才能有巨大的动力和干劲,更能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发挥。然而,设计人生时如果仅仅考虑自我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它必然跟家庭与社会发生联系,体现家庭的预期和社会的期望。一个人在设计人生时,只有把个人的意愿与家庭的预期、社会的期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鲁迅年轻时选择学医,这是他自己的人生设计,也是家庭的期望。然而,当他在日本看了一场电影后,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他觉得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社会的期望有较大的落差和错位,于是竭力弥补与调整,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沉睡的心灵,改变国人的精神。很明显,鲁迅后来的人生设计,更多地融入了家国情怀,他所考虑的不只是自己这个“小我”,更是国家和民族这个“大我”。可以说,唯有把“小我”与“大我”相结合,才能开拓人生的新境界。作 文 选 刊
“时代楷模”黄文秀,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的普通干部。在有些人看来,也许这是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从而充满惋惜与同情。然而,在黄文秀看来,这是把个人、家庭与社会完美结合的人生选择,因为她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渴望把满腔的热情倾注于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在她的人生坐标里,有她自己的理想信念,有家庭的期望,也有社会的信任与期待。她把“小我”与“大我”有机结合起来,让青春焕发出别样光彩。
马克思说过:“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设计人生,胸怀家国,就会使我们的选择少一些落差与错位;设计人生,胸怀家国,就会使我们的选择多一些温度与厚度;设计人生,胸怀家国,就会使我们的人生航船朝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到达无比美丽的彼岸!
03突破自我,摆脱束缚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蚕营造了自己的小世界。蚕在一寸一寸吐丝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
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想像的那样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选好角度;不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突破自我,摆脱束缚。
(2)跳出自造的“舒适圈”。
(3)不要被现状所约束。
(4)不能自我设限,不怕失败。
【优秀范文】
自缚不如突破
蚕丝是一寸一寸吐出来的,在吐的时候,蚕昂着头,很快乐很专注的样子。蚕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努力劳动,才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得紧紧的。
工作的丝,友情的丝,陋习的丝,嗜好的丝……或松或紧地包绕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的窠臼中难以自拔。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出的丝凝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想突围而出却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了。作文选刊
那么,自缚的茧,捆绑的丝,若是被突破了,又会怎样呢?打破了茧的蚕,新锐的声音,陌生的场景……刺激着,扰动着,紧张的挑战接踵而来。
李嘉诚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而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我们能从内打破,突破自己,就能够获得一种成长,一种新生。
突破自己,需要勇气。众所周知,蛹化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倘若有人好心帮助它们破蛹而出,蝶的翅膀就会皱缩在一起,难以打开。只有当它们自己突破自己,怀着勇气,忍痛挤过那窄窄的蛹道,翅膀才能够支撑起它们飞行,而人亦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像它们那样怀着勇气,勇敢地迈出痛苦却不得不承受的一步去突破自己,就不会有够硬的翅膀支撑我们在天空中飞翔。因此,当我们怀着勇气去突破自己后,再遇见同样的困难也将毫不畏惧。
突破自己,需要毅力。从小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是凭借其顽强的毅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她在小的时候也曾拒绝过学习盲文,但她最终选择接纳自己并自学了更多的语言和其他知识,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突破自己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个盲人学习的过程必然比健全人辛苦,然而无数像海伦一样活生生的例子正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作文要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超人的毅力去完成一个个未知的挑战,突破一道道难关,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撑起一片不一样的天空。这样当我们回首时,才会矫首昂视道:“我无悔!”
突破自己,需要思考。鲁班造锯的时候最初无论如何也造不出理想的锯子,直到有一天他被带齿的的植物给划伤了。看着手上的出血口,他陷入了深思。随后,他创新地将这些齿融入了锯子中,果不其然令锋利的锯子锯开了木头。他的思考,他的自我突破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有用的工具,因此世人感激他。我们突破自己时也需要不断思考,从细微之处得到启发,刻苦钻研。但不仅仅是如此,我们固然要有一战到底的毅力、入微的观察、仔细的思考,但我们更应该偶尔驻足思考方向是否正确。要知道,路走对了才能成功,倘若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若能往回走,那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怀着勇气昂首前行,秉持毅力一战到底,突破自己,让自己获得一种成长,一种新生。不破不立,让我们在这种变化当中,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让我们突出惯性和舒适的重围,拜托自缚,走向鲜活的未来。
04青年立志,践行仁德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跟踪检测卷)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力行”出自《书·泰誓中》,意思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中庸》还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辦之,笃行之”“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等力行、重行思想,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
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周易》中蕴含的“生生之德”“崇德广业”思想已然表明早期儒家对力行的推崇。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君子之“仁德”“大德”。
上述材料能给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选刊
【优秀范文】
立鸿鹄志,做力行者
粱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自强,贵在有志,而有志必须奋斗,必要力行,唯有如此,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而作为中华人民亦为青少年的我们,要立鸿鹄志、做力行者,以实际的行动,践行担当精神,完成历史使命。
谭超说:“我不甘平庸男人,要用双手撑起天。”这短短的一句话,说到了人们的心坎儿里。没有思考的行动是鲁莽的冒险,但却有希望走到最后,而没有行动的理想却是纯粹的虚度,只能是一直停留在起点。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有殷殷的嘱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青春是什么样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力行者”。
无奋斗,不青春。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力行,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从救亡图存到人民解放,从全面小康到伟大复兴,这样的青春身影早已被历史定格:为光复河山、解放全中国而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学生,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还有勇闯天涯、走南闯北的创业者……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靠着一代代青年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让中华民族走进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激扬青春,以实际的行动为国奉献,向梦想前行,方不负韶华。
100年的风云激荡。奋斗的青年画像,深深烙印在五四运动中、深深烙印在革命战争年代、深深烙印在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生活条件好了,但力行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担负着新时代重任的年轻人,尤其要有想吃苦、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的力行精神。
立鸿鹄志、做力行者,我们要把青春梦想种耕种在祖国沃土,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笃志以力行,青年具本色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搭载物。”一切德性的实现,最终都要力行助力。作为新时代的追光逐梦青年,拥有敢于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是我们能给予这个时代最好的回答。
“力行近乎仁”,古语不假。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仁人志士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卦汤蹈火,他们或许永远只在行进的路上,但他们依旧能被我们铭记与瞻仰,这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笃志力行的品格。君不见,伏生为保护好《尚书》,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中华文脉能源远流长;君不见,周恩来远赴重洋,忍受国民党的上下其手,只为让中国在国际上能有一席之地:君不见,黄文秀奔赴山村,克服多重挑战,只为能实现中国乡村的脱贫攻坚。
一位位仁人志士,都如此怀着坚定的志向,努力实践着,竭力面行着。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如是说。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也应该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抖擞精神,庄重立誓,肩负起我们民族复兴的重任,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干”出来,“行”出来。鲁迅先生曾说:“世界是由一木一石构成的,我们何妨做那一木一石呢?”我们青年一代就应该像浪花一样奔腾,像列火一般燃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笃定前行。
或许我们不能像顾亚一样退守乡村,创造“遇”和“未知少年”乐队,让山村的孩子更开放;也不能像林诗洪一样捐出3000多本藏书,助力农村孩子的学习;更没有办法像无数战士一样奔赴战场杀敌。但我们可以如孔子所说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那样“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让自己更加充实与上进,为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以后报效祖国埋好伏笔。作 文 选 刊
力行,是为君子之大德。我们的前行关乎时代的前行,我们的进步关乎时代的进步。笃志而力行,是我们的硬干精神。或许前路迷茫,或许路途坎坷,但我们一定可以带着这种精神去冲破万难险阻。“牛也,力大无穷,俯身孺子而不逞强”,我们正需要这种孺子牛精神,或者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去踏踏实实、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去成就君子之大德。作文选刊
正所谓“笃志以力行,青年真本色”,怀有这种精神,我们青年就可以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开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使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指日可待了。
05生与熟
(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检测卷(二)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岂能“熟”而无获,应知生“生”不息。
2.“熟”以奠基,“生”以创新。
3.由“熟”至生,生“生”不止。
4.以“熟”精毫末,以“生”新耳目
【优秀范文】
练习达“熟”练,“熟”练创新“生”
汤临初于《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生”是“熟”的起始,是最初的“生”命状态,在日复一日的打磨、练习中,方可游刃有余,即为“熟”。然,“熟”并非“生”命的终点,唯以“熟”为基,才可达创造新“生”之境,不止于艺术,“生”命亦是如此,练习达“熟”练,“熟”练创新“生”。
“生”即刀新发于硎,尚未经历世间百态的填充,依旧是一个空白的阶段,但却给了“生”命一个丰富圆满的契机,人们在不断的汲取知识与练习之中收获成长。岁律更新、日月其迈,在历史觥筹交错的百转千回间,有积土成物之高峻,有涓滴汇海之浩渺,有颗粒聚沙成塔之广阔。在自然的空白时期,尘埃之力积累一个波澜壮阔的斑斓世界,而在人类历史的一出出折子戏间,亦有三百六十行的万千“生”灵,以前人之力为鉴,在反反复复的唱念做打、横竖撇勾间掌握技能的“熟”练,挣脱“生”的野“生”原始之态,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熟”为再“生”的基础。游刃有余,方可参悟“生”命之道,而可更上一楼,做出个人独创,达到新“生”。我们可见《庖了解牛》中的“熟”能“生”巧来修身养性之理;亦可见保全察察之身,不受汶汶之物之干扰的屈原以丰富的“生”命经历打造出开世之举的浪漫主义诗体;我们曾体会“诗的女儿”——风雅的叶嘉莹先“生”以沉淀了几十年的学识创造了中国诗词历史的又一高峰;亦曾领会无数行业的领头羊,以“熟”练的专业学识创造一个又一个黎明神话。
大江泱泱、大潮滂滂、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之间,一切的“熟”都在为新“生”奠基,而在“熟”之后,唯有主动破局,果断开局,摆脱固有的束缚,以创造的磅礴伟力方可打造起新“生”的铜墙铁壁。
“生”与“熟”看似对立的表象实则蕴含着统一的思想,不论“生”命的开始是多么“生”,亦可以通过不懈的学习与练习,渡过苦海,达到“熟”之彼岸,而在“熟”的境界中摸索探寻,以累积之力,集各方学识亦可创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让原本世界的荒凉原野中竟来一场甘霖,孕育新兴之芽的萌发,最后可达到“本秀于林”之境地,此为新“生”。人于“生”初只需一苇以航,素履以往达到“熟”,而“熟”之后,亦需敢于破局,突破常规,去实现“生”命的再“生”。
06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临川一中 2022- 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22. 阅读下面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经过这个人的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后来人们便用“杞人忧天”嘲笑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忧虑的人。
李白《梁甫吟》中写到“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意思是说:皇帝看不到我一片赤诚的心,不体察我对国家的至诚至忠,但我仍然像杞人忧天一样,关心着国家大事。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尤其是心忧天下,应该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很多的有识之士,都是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是否“杞人忧天”,要看实际情况。
2.“远虑”与“近忧”应有效结合。
3.“杞人忧天”,不应只“忧”,更应施行。
【优秀范文】:
心怀大志,居安思危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一语道破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如何面对一切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尤其在这个“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的时代,在这个“敌人”随处潜伏,不可预料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心怀大志,心怀忧患。
心怀忧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在上个世纪动荡的年代,年幼的袁隆平目睹了一个国家最饥饿、最贫穷的场面,深切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于是,尽管他自己衣食无忧,却担忧着天下人的温饱,并且在心底许下一个愿望:我要让大家都吃饱。带着这份忧虑,他顶着全国几亿人的疑虑,不顾外国人的冷嘲热讽,躬耕在农田第一线,终于为我们带来了杂交水稻,为我们换取了一个物阜民丰的时代。
华为为何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次又一次令国人沸腾?还是在于其有长远眼光、全球视野,当别的手机厂商盯住流量、注重外形之时,华为已经在拥有领先世界的5G技术之下又将眼光投入到正在兴起的无人驾驶领域,力求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的封锁,实现国家科技富强。难能可贵的是,心怀大志之下,华为又能常怀忧患意识。华为的企业文化推崇“狼”的精神,以敏锐的嗅觉,警觉的姿态,假想一切不可预见的“敌人”,常怀进攻之志,永葆奋斗者的风貌。正是这份“远虑”“近忧”,让华为长盛不衰,愈显锋芒;让我国的5G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在这个“跨界打劫”、飞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首先要为自己“远忧”,保持一个开阔的视野,多维思考问题,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能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看到机遇。同时,“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面对不可预料的未来,唯有立足当下,心怀忧患,多一份危机感,才会多一份面对未知的从容!
但是,饱暖之后更应为天下远忧。就如“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为楚国执着的“杞人忧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是岳飞为大宋的“杞人忧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杞人忧天”。而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应该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杞人忧天”。无数人的“忧”凝聚成伟大的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勇往直前。而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携着这份忧天下之心加入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中!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只有心怀大志,为国家、为民族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才能确保中国梦的航船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07青年创新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创新,统编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相关内容:
15岁考上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钟扬,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计算机研究植物,开创了计算机生物学这个中国全新的科研领域,以跨界的方式实现了创新。
中国天文学史上的浑盖之争,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每一次的论争,都是一次进步,都是中国古人对宇宙认识的一次创新。
袁隆平通过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的大协作,创新性地攻克了杂交水稻难关,让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综合以上材料,就如何创新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善于传承,勇于创新
2.发扬前辈创新精神,踔厉奋发,擘画未来。
3.扛起复兴旗,青年当创新。
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广春
(标题观点明确,凸显文化与人的关系。)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开篇论述文化对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作文选刊
②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强调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照应标题。)
③靠有担当的文化人。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能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他们应该对文化热爱而执着,最懂人民对文化的所需所盼,最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就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担当的文化人。)
④靠有绝技的手艺人。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 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民间的文艺形式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绝活的手艺人。)
⑤靠有情怀的开拓者。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断发展,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还是文化服务的拓展,抑或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韵味,我们都需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情怀的开拓者。)
⑥靠有坚守的本地人。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殚精竭虑;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倾其所有,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能够坚守的本地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善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就能够让文化发展在每个地方找到现实落点,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坚守的本地人。)
⑦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将激发“以文化人”的精神力量,助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首尾照应,期许鼓励。)
08人才强国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桓公要任用贤才宁戚,有大臣希望桓公派人去打听其口碑。桓公说:“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东汉末年,曹操采取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被任用,他最终平定了北方。
魏征劝谏唐太宗要任用有贤德的人,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唐太宗认为他说得颇有道理。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任用人才,首先要考虑其品德。
以上材料很有启示意义。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选刊
参考立意:
1.用人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2.在德与才的关系中,以德为先,以才为后。
3.先重德或先重才,应依现实需要而定。作 文 选 刊
道德如红日,照耀着生命的天空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信仰。”道德如心中的红日,照亮着生命的天空,也照亮着那条充满正义的人生大道。
道德,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有了这个家园,人类的心灵才有所安顿、有所归依。道德,使人们的行为高尚、良知永葆。人类有了道德的牵引,前进的步伐才会如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道德之所以如此神圣,就在于它展现的是人类文明的灿烂光辉,代表的是一个社会高尚的价值追求。良好的社会公德不但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对道德要心存敬畏,要在内心高悬道德的明镜,自觉地扬善抑恶。
好品德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它构成了人的内涵和品质,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拥有高贵的品德,便拥有高贵的生命和幸福的人生。
据古籍记载,一个炎热的暑天,许衡和一群人因战乱逃难,一路上没水喝,渴得嗓子直冒烟。突然发现前面路上有一棵梨树,同伴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梨吃。唯独许衡一人端坐在树下看书,像不知道有梨一样。同伴对他说:“这梨甘甜可口,吃了真解渴,你怎么不摘个来吃?”许衡答道:“这梨树不是我家所有,不能随便摘人家的东西。”同伴说:“现在兵荒马乱,这树是没有主人的。快吃吧!”许衡说道:“梨树没有主,难道我们心中也没有主吗?”许衡虽然异常饥渴,但他仍然坚持心中的道德观念,一个梨也没吃。
道德不仅体现在大节上,也体现在小节上。小节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本性,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美与丑、善与恶。讲道德必须从平凡的小事做起。“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只要坚持下去,小事也能成就大事,平凡也能造就伟大。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道德的沦丧。一个人无论获得多高的成就或声誉,如果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终究会名誉扫地、身败名裂。只有保持良知与理性,洁身自好,才不会因为欲望的躁动而放弃道德上的约束。
道德不能沦丧,人格不容亵渎。我们不能让世俗的尘埃掩蔽了人格的光辉,不能让低俗的杂念沾染了道德的圣洁。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操守,无论有多大的诱惑,都不能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来。
人活着,就必须用道德的力量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一举一动,光明磊落地活着。我们要将高尚作为一种精神操守,将真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拒绝所有的丑陋与邪恶。
人无德而不立,厚德才能载物。道德,犹如人生的顶梁柱,有了它,人生的大厦才能顶天立地;道德,也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有了它,才能挺起腰杆做人。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德是做人的根本。缺乏道德的人,知识再多,本领再大,也是靠不住的,反而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道德,不仅彰显着一个人的气质和魅力,还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修养。大方的仪表、优雅的举止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就要不断提高自己道德修养。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把“修身”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摆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面,是很有道理的。的确,“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做底子,是干不了大事的。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即使能做成一些事,也还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迟早要栽跟头”。作文 选刊
对于一个人来说,提高自身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修养”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们要使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较高层次,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修炼、去追求!
“生命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虽然渺小,但却不忘对蓝天、对阳光的憧憬,不忘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的生命尽管渺小,我们的人生尽管平凡,但也要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崇高的道德操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中,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书写人生的华彩乐章,让道德的光芒,永远照耀在生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