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诸葛亮家训对后人的学习和思考,值得反复阅读

更新时间:2024-11-20 08:53:26

公元234年,在五丈原的诸葛亮因操劳过度,时日不多,时年54岁,在去世前,给年仅8岁的小儿子诸葛瞻写下一封家书,名为:《诫子书》,也算是家训,后人多有引以作为家族的家训,先来欣赏一下原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诫子书》虽写于近两千年前,虽只有短短的86字,在不翻译的情况下,丝毫不影响我们阅读和理解,这86字说了很多道理,涵盖了大量的智慧和学问,不得不佩服汉字的魅力。方便理解和吸收,还是白话文翻译一下: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自律、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德的。不看淡眼前的名利得失,心有杂念与纠结,就不会有明确坚定的志向;不能安静平和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身心宁静、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不断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莽撞草率、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困守在自家狭小的穷家破舍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这篇诫子书浓缩了诸葛亮的一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总结,充满了智慧的家训,在古代的家训中,绝对算得上名作,对后人乃至现代都影响深远,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里引用现代文学家南怀瑾《论语别裁》里的一段话:“这一篇《诫子书》,也充分表达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养。所以后人讲养性修身的道理,老实说都没有跳出诸葛亮的手掌心。后人把诸葛亮这封信上的思想,换上一件衣服,变成儒家的。所以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这种文字说理,文学的境界非常高,组织非常美妙,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作诗的时候,春花对秋月,大陆对长空,很容易对,最怕是学术性、思想性的东西,对起来是很难的。结果,诸葛亮把这种思想文学化。”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文网 琼ICP备2024040244号-31